政法機關部分執法為民舉措
  公安部重點解決戶口證件難辦問題
  最高法積極推進涉訴信訪機制改革
  中政委推動出台防冤錯案指導意見
  最高檢八十七項措施集中整治十四個問題
  司法部進一步加強司法鑒定管理
  □本報記者蔣皓劉子陽文/圖
  執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是“一切權力屬於人民”的憲法原則在政法工作中的具體體現,也是政法工作永恆的主題。
  今年1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強調,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標。政法機關和廣大幹警要把人民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從讓人民群眾滿意的事情做起,從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問題改起。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政法機關在推動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進程中,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立足自身職能、結合各地實際,處處為人民群眾著想,時時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新成效。
  轉變思想作風樹立為民理念
  政法機關一舉一動都與群眾密切相關。但近年來所披露的一些案件,暴露出政法機關在執法、司法過程中仍存在“冷、硬、橫、推、吃、喝、卡、要”問題。
  執法為民不是“喊口號”、“耍花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首先要做到轉變思想和作風。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從下半年開始,用一年左右時間,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提高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能力。
  中央政法委和中央各政法機關在第一批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堅持把深入學習、查找問題、解決問題、督促檢查貫穿始終,通過推動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執法、司法突出問題,讓作風改變實實在在惠民、便民、利民。
  征求意見過程中,群眾特別是信訪群眾對冤假錯案反映強烈。中央政法委機關會同中央政法各單位和有關地方黨委政法委,推動出台關於切實防止冤假錯案的指導意見。為抓好防止冤假錯案規定的督促落實,建立抽查和暗訪制度,及時發現和糾正落實規定中出現的問題,使每一個案件都經得起歷史檢驗。
  最高人民法院以“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為目標,以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為主線,切實讓群眾感受到司法的關懷和溫暖。
  通過加強督促指導各級法院立案信訪窗口標準化建設,積極推進涉訴信訪工作機制改革,建立律師作為第三方參與化解涉訴信訪工作機制,提高了司法為民服務水平。最高法立案信訪部門還增設兩個巡迴督導合議庭,變上訪為下訪,減輕群眾訴累,到地方法院巡迴接訪358人次,督導化解疑難案件57個。
  以“知”促“行”,以“行”促“知”。最高人民檢察院有機結合教育與實踐,將教育實踐成果轉化為直接聯繫服務群眾的實際行動。
  最高檢制定87項具體整改措施,專項整治群眾反映集中的控告申訴難等14個問題。部署在全國檢察機關深入開展查辦和預防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的職務犯罪專項工作,2013年前11個月,查辦教育、醫療、徵地拆遷、生態環境、社會保障、安全生產等民生領域職務犯罪16510件23017人,涉案總金額55億餘元,推動解決一批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難點問題。
  公安部從公安工作實際出發,以“反對四風、服務群眾”為重點,結合“為何從警、如何做警、為誰用警”大討論活動邊查邊改,有效回應了群眾對社會平安、公平正義和優質服務的期盼。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犯罪問題,公安部先後組織開展多次集中打擊電信詐騙、拐賣婦女兒童、傳銷、侵害公民個人信息等行動,取得重大戰果。以解決廣大群眾反映強烈的辦戶口難、辦證難問題作為改進作風的突破口,重點整治“一人多戶”、“一人多證”等亂象。7月1日,公安部推出便利公民就近辦理出入境證件5項措施,使流動人口與戶籍居民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務。
  司法部認真傾聽群眾呼聲,回應群眾關切,扎實解決一批執法執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強律師刑事辯護代理工作,維護司法公正。組織開展發揮司法鑒定作用、防止和糾正冤假錯案專項整治,進一步加強司法鑒定管理,提高司法鑒定的科學性、可靠性和社會公信力,促進司法公正、防止冤假錯案。會同有關部門解決繼承公證調查核實權問題,降低3項繼承公證收費標準。今年3月,部署全國開展“建設讓人民群眾能感知的公證公信力”實踐活動。活動中,江蘇、河北等地公證協會、部分公證機構組織開展為老年人免費辦理遺囑公證等形式多樣的公益服務活動,受到社會廣泛關註和普遍贊譽。
  在黨的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全國各地政法機關領導幹部重點解決不關心群眾冷暖,責任心不強,落實惠民政策縮水走樣,工作方式簡單粗暴等問題;執法監管部門和窗口單位、服務行業重點解決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濫用職權、吃拿卡要、執法不公等問題;基層單位主要解決軟弱無力,服務群眾意識和能力不強,辦事不公等問題……
  一個個便民利民措施誕生的背後,不僅是政法機關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的具體體現,也表明政法機關轉變作風為民服務的明確態度和堅定決心。通過一件件關係到最直接、最現實利益問題的解決,群眾也切實感受到政法機關把自己作為司法主體和服務對象的轉變。
  延伸觸角群眾看得見找得到
  自從通過新浪官方政務微博公佈電話號碼後,重慶市公安局渝中分局局長汪紹敏的手機一直很忙。多的時候,一天能接到四五十個電話。
  局長手機,時時在線;警民懇談,月月都有;社區民警,輕鬆預約;有警必接,處警必果;有問必答,有訴必查……一切都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讓老百姓看得見、找得到。
  為了能更好地扎根群眾、服務群眾,全國各地警方通過建立警民聯繫點、家門口的派出所,和百姓拉家常、交朋友,將警務服務延伸到居民家門口,使聯繫點成為維護社會穩定的第一道防線,預防犯罪的第一道屏障,服務群眾的第一個窗口。通過搭建網上服務大廳,開通民生警務QQ、推出E網服務和警務微博……警方的服務觸角不斷延伸,服務範圍不斷拓展,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方便。
  一位群眾說:“以前看到警察就想離遠點,現在有情況會主動找他們,民警也主動走訪,感覺很有親和力。”這是群眾最切身的感受,也是全體公安民警最想聽到的聲音。
  國徽莊嚴地固定在大篷車上,村民的飯桌變成審判桌,開庭間隙,偶爾玩耍的小孩從法官面前走過……這種場面在全國各地已很常見。
  經濟落後、交通不便,使告狀難成為阻礙西部邊遠和農村地區群眾感受公平正義的攔路虎。“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進學校”,近年來,各地法院通過開展巡迴審判活動,把法庭開到村民身邊,不僅最大限度地方便了當事人訴訟,也成為法院進行法制宣傳、延伸司法服務的一個重要渠道和窗口。
  假如秋菊生活在今天,可能不會那麼車馬奔波了。這位身居西北偏遠山村的農村婦女,或許在離家不遠的地方,就能向最高法“討說法”——5月30日,最高法開通遠程視頻接訪系統,目前全國已有3435家高中基層法院實現與最高法互聯互通,覆蓋率達99%。這一科技觸角不僅擴寬了信訪渠道,方便群眾申訴信訪,更減輕了群眾經濟負擔。
  面對快速發展變化的形式對社會治理所提出的更高要求,全國檢察機關把成立社區、鄉鎮檢察室作為延伸法律監督觸角、主動參與社會治理創新的重大舉措來抓。
  廣大檢察幹警走進千村萬戶,走進工廠學校,走進車站碼頭,深入到群眾中去,傾聽民聲、瞭解民意、聚集民智,既查找“四風”方面突出問題,又解決聯繫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問題。深入推進綜合服務平臺、民生服務熱線、派出檢察室建設,落實完善利用視頻系統辦理控申案件、聯合接訪、下訪巡訪制度,暢通群眾訴求反映渠道。
  河北省懷來縣人民檢察院在全縣6個中心鄉鎮設立檢察室,輻射全縣17個鄉鎮,把法律監督的觸角延伸到279個行政村。深入鄉村掌握一手線索,嚴查涉農職務犯罪29件,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80餘件,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服務300多人次,有力促進了法治農村建設。
  司法行政工作最接地氣、最貼近群眾。各地司法行政機關通過各級司法所、人民調解委員會、法律服務中心、法制宣傳教育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安置幫教,努力形成公共法律服務網絡體系;通過推進鄉鎮(街道)、村屯(社區)法律服務站點、工作室、聯絡員建設,將司法行政部門服務窗口主動前移,不斷延伸法律服務觸角,打造“一小時、半小時法律服務圈”,滿足了群眾法律事務越來越廣、越來越高的服務需求。大力推進社區矯正場所設施建設,目前全國超過三分之一的縣區,建立了社區矯正中心(中途之家),建立了監督管理、教育矯正、社會適應性幫扶“三位一體”的社區矯正制度。
  據悉,截至2013年年底,全國人民調解委員會總數達82萬餘個,基本形成覆蓋城鄉廠礦、橫到邊、縱到底的人民調解組織網絡。各地法律援助中心建立網上服務平臺,實現援助案件網上快速受理,將老、病、婦、孺等弱勢群體列為重點援助對象,為欠薪、工傷等案件開闢“綠色通道”,最大限度方便了群眾表達訴求。2013年以來,全國法律援助機構共辦理案件167萬餘件,提供免費法律咨詢920萬餘人次,有效維護了困難群眾合法權益。
  問題不迴避整改落實敢擔當
  2013年10月,一名河北武邑的北漂小伙兒6次出入當地公安部門辦護照被曝光後,公安機關迅速作出應對,涉事民警及主管領導受到處分。
  以此為契機,公安部組織全國公安機關深入開展“為何從警、如何做警、為誰用警”大討論活動,通過出台一批實實在在的便民利民措施,積極回應群眾的新期待新要求,在群眾滿意的實際效果中樹立起公安機關良好形象。
  河北省石家莊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隊印製帶有複寫功能的一次性告知單。需要補充材料時,受理民警將所需材料填寫完整,雙方在單子上簽字確認,做到“一次告知,二次辦結”。
  從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問題改起,從人民群眾最需要的方面做起。2014年7月,在認真總結各地經驗做法的基礎上,公安機關集中推出提高戶口辦理時效、網上預約辦理出入境證件、機動車省內跨地市檢驗等16項便民利民措施,為群眾提供更多便利服務。
  “執行不下來,法院判決就是一紙空文。”長期以來,由於手段缺乏和當事人躲避,執行難成為法院的“老大難”問題,嚴重損害當事人合法權益,也破壞了法律的權威和尊嚴。
  2013年以來,最高法先後出台一系列舉措,破解執行難。7月,頒佈《關於公佈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10月24日,開通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和查詢平臺。進入2014年,措施不斷,力度更大。1月16日,最高法、公安部等8部門發佈《“構建誠信 懲戒失信”合作備忘錄》,拉開第一輪聯合懲戒失信被執行人序幕;9月1日開始,最高法執行局官方微博堅持每天曝光一名失信被執行自然人和一名失信被執行法人……
  公開信息、凍結財產,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已形成老賴“腳下有路走不通、天空插翅難飛”的氛圍,千萬群眾拿到了被拖欠許久的錢款。
  “利於百姓的事再小也要做,危害百姓的事再小也要除。”全國檢察機關進一步出台措施、細化要求,整治“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問題、“控告難、申訴難、監督難”難題和“關係案、人情案、金錢案”腐敗,服務群眾再升級,把惠民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江蘇省蘇州市檢察機關大力推廣“三個一分鐘”律師服務系統,實現律師接待一分鐘網上預約、一分鐘身份認證和一分鐘現場辦結手續;浙江省海寧縣人民檢察院出台案件管理中心首問責任制等工作機制、保障和規範律師會見看守所在押人員實施意見落到實處,規範執法辦案。
  無論是危害食品安全、破壞環境資源犯罪,還是違法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監督犯罪,背後都有貪污受賄、濫用職權等職務犯罪,人民群眾對此反映十分強烈。各地檢察機關根據實際開展了嚴懲腐敗和發生在群眾身邊損害群眾利益的犯罪活動,堅決懲治“三農”、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科技等民生領域職務犯罪;深入開展清理整治超期羈押、違規扣押凍結財物和違法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監督,有效維護了法律權威,司法公信力得到提升。
  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全國政法機關和廣大政法幹警牢固樹立政法機關既是執法司法機關也是群眾工作機關,政法幹警既是執法司法工作者也是群眾工作者的意識,以人民滿意為目標,從人民群眾感受最直觀的執法司法突出問題改起,切實做到親民、惠民、便民、助民、安民,以實際成效獲得了群眾稱贊和信賴。
  本報北京10月17日訊
  (原標題:政法機關執法為民不喊口號不耍花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ggwrg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